口譯的觀察員不同觀點
就在如火如荼的趕稿生涯中
先是忙完插花式的一系列電話會議
就接到了兩天的口譯需求
是統包工程決標評審
原本連這個很趕的筆譯 我都有機會接下來
不過陰錯陽差地 沒落在我頭上
我也沒積極去爭取 因為手上要翻的東西真的已經一堆了
這次的統包工程決標 我扮演著非常不同的角色
因為我受雇於主辦單位
不是廠商雇用的口譯員
加上有基地勘查與兩天的晚宴
所以反而隨行口譯多於同口與逐口
除了評審準備會議 開始時主辦單位報告 決審會議 記者會外
廠商的報告 委員提問與廠商回覆 我通通不用翻
為了公平性 我也不能插手
因為有規定廠商必須自己找英日文口譯
所以 我很奇特地成了口譯觀察員
先從陣容來看 只有一個廠商 帶了四個專業的口譯員
其他兩個 則是由有工程背景的工程師來提供口譯
當然 有工程背景者 可能在專有名詞轉換 容易上手
但是 ...
會議中使用的是同步口譯
在口譯翻不出來 兩位英美委員舉手時
主辦單位很急 看著我
我也沒辦法 因為那個公平原則
我只能幫忙問現場設備工程師 是不是設備問題
確定不是後 我甚麼忙也幫不上
到了那個完全翻不出來那組 大家更是你看我 我看你 乾著急了
那四個專業的口譯員 有我之前合作過的日文口譯
他很驚訝地看著我 我也沒多作解釋 那種場合應該也無法多做說明
在陣勢上 感覺就很不同 這就是口譯的專業
詳盡的翻譯 感覺整個廠商團隊 準備得很充分
專業 與漏疫 完全無法翻譯
果然勝利的是專業
當然學口譯的人都知道 這個專業真的得來不易
之後我也跟主辦單位討論 提供我個人想法
我們都認為口譯 成了重要影響因素了
委員在書面審查時的疑問 如果沒有在口頭報告和回覆時得到釐清
那麼就真的沒機會再多做了解了
一個多小時 四位專業口譯員的費用 應該在二十萬元以下
不花這十萬 可能就失去得標機會
只換得了五十萬或一百萬的獎金 值得嗎
我想這是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
這個案子對我而言 其實不陌生
因為之前的大工程 我就是那個廠商的口譯
相較於競標的緊張 這次是輕鬆許多
上次的經驗 讓我很快地對這個工作上手
還可以跟主辦單位 提供意見與考慮一些緊急狀況
不過相較上 工作時間就很長
我吃到兩餐晚宴大餐 主辦單位的盛情
讓兩位英美委員 一到餐桌上就直拿著看不懂的中文菜單在數有幾道菜
我則必須一上菜 就急忙問服務人員 是甚麼 因為必須馬上告知委員
不然我就得親自試菜了 我不吃的東西又那麼多 真為難我
這次也遊了愛河與高雄港
還認識了為我們熱誠服務的長官們 還有國外經驗豐富的亞倫大哥
我的聯絡窗口是我同學Ted的學生(再次感嘆小小世界)
小朋友認為我經驗豐富 反應快 很多事情都先幫他們想好
這其實也不沒甚麼很神奇的
就...
年齡換來的
忙完了兩天口譯 同時交了6個翻譯後
我又得趕翻譯進度了
就像朋友說的: "我好像在過很多個人的人生"
努力吧